Home / 心帆港湾 / 贾晓波:亲子沟通与亲子关系的改善

贾晓波:亲子沟通与亲子关系的改善


 

亲子沟通与亲子关系的改善

天津心帆心理辅导中心  贾晓波

 

前言

 

在“改善亲子关系的文化心理基础”一文中,我提出家长要处理好亲子关系必须要做到三个学会,即学会尊重,学会理解,学会沟通。本文专门就亲子沟通问题作进一步的阐述。

亲子沟通的状态是决定亲子关系的核心要素,也是决定家庭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良性、充分的亲子沟通是建立正向、和谐亲子关系的重要条件;正向、和谐的亲子关系则是家庭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础。 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有效的沟通。亲子沟通问题是个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很不简单的事情。其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反映。

    一、从调查数据看家长教育观念上的误区

2012年5月份,我们通过网络开展了关于中小学家庭教育状况的调查,有四百多位家长参加了调查。其中与亲子沟通有关联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一些:

1、家长的期望值普遍偏高。

家长们希望孩子达到的学历:认为能上大专及以下就行的比例仅为2.8%,必须上到大本的比例为33.24%,希望上到研究生的比例为40.72%,希望上到博士的比例为23.27%。调查表明,对孩子学历的期望水平同家长的学历有一定关联,家长学历越高的对孩子的学历期望值越高。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家长,对孩子学历的期望值集中在大本学段(47.42%),本科学历的家长对孩子学历的期望值集中在研究生学段(50.76%),研究生学历的家长希望孩子上到博士的比例最高(52%)。调查还表明,对孩子的期望水平同家长的职业也有一定关系。比如,在工人、农民工、进城务工人员的家庭中,对孩子的学历要求通常集中在本科阶段;在教师、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者的家庭中,对孩子的学历期望通常集中在研究生阶段;在公务员家庭中,该期望值则集中在博士阶段。

2、半数家长对孩子的了解不够充分。

在回答“是否了解自己的孩子?”的问题时,有43.49%家长认为自己很了解孩子,36.67%的家长选择了有些了解,而选择不了解的比例则为18.84%。说明家长中认为很了解自己孩子的比例不到半数,而认为不了解自己孩子的比例将近两成。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对孩子的了解程度与家长的学历和职业有关。从学历看,研究生学历的家长对孩子很了解的比例为64%,大专以下学历的家长很了解的比例为37%。从职业看,教师和企业管理者对孩子很了解的比例最高,分别达到62%52.5%。专业技术人员、个体劳动者和工人此项比例最低,都在40%以下。由此可见,文化程度高的家长比文化程度低的家长更容易了解孩子。从事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家长比从事其他的家长更容易了解孩子。

3、六成多家长同孩子的沟通存在问题。

在回答“孩子有心里话是否愿意跟你讲?”的问题时,认为孩子什么话都能跟自己说的家长为37.67%,有些话可以说有些话不说的比例为51.25%,很少说的比例为11.08%。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与母亲的沟通略优于父亲(什么话都说的比例:母亲39.08%、父亲33.33%),从事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效果明显优于从事其他职业的家长(教师50%、管理者44.07%、公务员31.58%、工人28.21%)。

4、部分家长角色定位不够合理。

在回答“觉得自己在孩子心目中是个什么样的家长?”一题时,18.56%的家长选择了“专挑毛病的教练,” 29.36%的家长选择了“什么事都管的君主”,还有2.22%的家长选择的是“需要用钱时的银行”。 这些角色显然都是不够合理的,也是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家长的角色定位同他们的学历水平有一定关联。在“能说心里话的朋友”一项中,研究生学历家长的比例明显高于初中学历的家长(56%/41.38%),在“专挑毛病的教练”一项中,本科学历家长的比例明显高于研究生学历的家长(21.97%/12%),在“什么事都管的君主”一项中,初中学历家长的比例明显高于本科学历家长(37.93%/23.48%)。

5、有四成家长赞同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

在回答对“当前社会竞争十分激烈,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是否同意时,有39.89%的家长表示完全同意,不能确定的占36.84%,持反对意见的占23.27%。说明有四分之三的家长受了这一观点的影响。实际上,这一观点完全是一种忽悠的说法。既缺乏科学依据,又不符合常识。但许多家长就是在这样一种毫无根据的观点的指引下,做出了许多增加孩子过重负担和巨大压力的错误做法。

6、六成家长习惯于专挑孩子毛病,很少表扬。

在回答“您是否认为孩子的优点不用说也没不了,但缺点一定要指出来才能帮他们进步,因此平时总是挑孩子的毛病而很少表扬他”一题时,有11.36%的家长是经常如此,48.2%的家长是有时如此,合计为59.56%

以上数据可以说明,在妨碍亲子沟通的因素中,家长的不合理的教育观念与方式,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其中尤其是家长的期望值过高、角色意识不合理、对孩子理解不充分等因素,更是妨碍亲子之间进行正常、有效沟通的主要障碍。

 

二、从咨询个案看亲子沟通障碍的表现

在心帆近一年接待的咨询个案中,有70例属于亲子关系问题,从这些个案中可以发现,导致亲子关系恶化的原因中,沟通障碍是主要的原因。大部分情况下,问题是出在家长一方。具体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六个“不”。

1、不平等、不尊重。如过分武断、专制,不能平等地交流,对孩子缺乏起码的尊重,常常喜欢包办代替,无视孩子的自主权。从孩子小时候学什么专长,上什么学校,看什么书,听什么音乐等,到大些了学什么专业,做什么工作,找什么样的对象等,都要由家长决定。

2、不了解、不理解,如对孩子的成长规律不了解,对孩子的想法、做法不理解,不能体会孩子的感受,完全忽视孩子的内心体验和情绪状态。有的家长对女儿正常的异性交往感到十分紧张、担忧,自己为此都到了焦虑症的程度,但孩子还毫无所知。有的家长对孩子成绩落后的原因不加分析,一味要求刻苦用功,造成孩子逆反、厌学,甚至逃学、出走。

3、不合理、不实际。如提出的要求过高、过严,不切实际。有的要求孩子必须上重点,必须考前几名。有的自己可以对孩子随意打骂,却要求孩子要懂事、听话,体贴家长。有的不惜巨资,送孩子出国,希望孩子能拿到硕士、博士,找到高新的工作,但孩子出国后表现出的适应状况却有着很大的不同,一旦哪方面达不到要求,就会感到非常失望。

4、不自制、不自知。如对自己的消极情绪不能有效控制,任意发泄,过多的否定性评价。甚至动辄采取暴力手段。但从来没有反思过自己的教育方式有什么不当之处,认为一切问题都是孩子的错。

5、不配合、不一致。如父母双方意见不一致,或父母同老人意见不一致,而且这种分歧毫不隐晦,公开表达,导致孩子无所适从,或学会利用这种分歧保护自己。

6、不会表达,不善沟通。不少家长之所以同孩子的关系紧张,往往是因为不掌握沟通的要领。说白了,就是有话不会好好说,好话也没好效果。

实际上,这70个个案只是冰山一角,生活中还有更多的家庭虽然没有选择主动求助的方式,但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这些问题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即家庭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教育家长,改善亲子关系的前提条件是帮助家长转变错误的教育观念和不合理的教育方式,而其中最迫切的是要提高家长的沟通水平。

 

三、改善亲子沟通的途径

 

影响亲子沟通的因素主要有:家长的教育观念、角色意识、沟通方式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些专业指导。其中,观念问题需要通过长期的宣传教育来引导,后两个问题则可以通过心理辅导来解决。

(一)找准自己的角色

家长应扮演的社会角色有:养育者、监护人、教育者、示范者、慰藉者。在亲子沟通中父母应扮演的角色有:倾听者、陪伴者、安慰者、指导者、知心朋友、生活参谋……但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家长经常在扮演着一些不合理的角色,如无所不管的领导、专挑毛病的教练、实施管制的警察、无微不至的保姆、胡乱猜疑的密探……

家长扮演的角色不同,同孩子交往的方式便有所不同。

加拿大心理学家柏恩(T.A.Berne)的PAC理论可以给我们提供理论上的指导。他把人际交往中常见的角色意识分为父母型、儿童型和成人型。在亲子沟通中最容易引起反感的沟通方式基本上都属于父母性和儿童型。如:

过分唠叨,没完没了(父母型)

强迫命令,武断专制(父母型)

动辄打骂,简单粗暴(父母型)

敏感猜疑,缺乏信任(儿童型)

情绪不稳,喜怒无常(儿童型)

过分冷漠,忽视放任(儿童型)

在心理辅导中,通过转变交往双方的角色意识来改变人际沟通的方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亲子沟通中,受欢迎的沟通方式基本上都属于成人型。如:

平等协商(成人型)

耐心倾听(成人型)

语气温和(成人型) 

理解宽容(成人型)

欣赏鼓励(成人型)

宽严有度(成人型)

如果家长能够意识到自己在与孩子交往时角色意识存在的问题,并主动加以调整,对沟通方式的改变就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亲子沟通的几个要点

1、要有耐心

与孩子沟通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因为孩子不同于成人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不成熟,特别是分析能力、判断能力都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的水平,同时又非常情绪化,情绪本来就不稳定。而不少家长常见的一个毛病就是爱生气,爱着急。孩子犯错误着急,成绩不理想着急,不听话生气,敢顶嘴更生气……只要跟孩子说话,三句话没过就来火,一来火好话就不能好好说,结果就是针尖对麦芒,最终落得个不欢而散。长此以往,会让孩子觉得跟家长说话是一件很紧张、很不愉快的事,家长觉得跟孩子说话很费劲,也很不愉快,其结果就是双方都不愿意再和对方交流,在一起觉得没话说。一到这样的程度,亲子沟通就很困难了。

如果分析一下家长爱着急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缺乏对孩子起码的尊重,受中国传统文化“父道尊严”的影响,中国家长的育儿字典里通常很少能找到尊重二字。许多家长常常抱着这样一种心态:“我是你老子,所以我说话你就得听!”带着这种心态,家长很少会考虑到底需不需要尊重孩子,怎么才叫尊重孩子的问题。这一类家长一般要到孩子进入青春期有了反抗意识后,就该碰钉子了。一旦到了孩子处处顶牛、根本无法沟通,使家长感到无可奈何时,再猛然醒悟到应该对孩子有一些起码的尊重,往往关系已经搞僵,扭转起来十分困难。对这些家长,必须提醒他们,尊重是充分沟通的前提条件,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一定是相互的。事实上,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得到孩子的尊重,但与此同时先要想想自己尊重了孩子没有。按照人际交往的对等律,只有你先尊重了对方,对方才有可能尊重你。这一点希望家长牢记。

2、要了解和理解孩子

相互了解和理解是人际沟通的核心要素,但在亲子沟通中,父母对孩子的了解与理解显得更为重要。俗话说“知子莫若父”,但实际上,父母要真正了解、理解孩子,并不容易。许多家长跟孩子无法沟通,常常是因为不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更不理解孩子想法和做法背后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家长的努力常常因为无的放矢而效果不佳。其实真要想了解、理解孩子也没那么难。关键是要放下架子,俯下身来,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给孩子说话的机会,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再尝试一下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去体察孩子的想法、做法背后的原因,体会孩子内心的感受,这样就可能从需要、动机、情感、性格等方面去全面地了解、理解孩子,也才能保证亲子沟通的深刻性和有效性。

3、要言而有信

沟通双方的相互信任,是沟通得以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亲子沟通的障碍之一常常来自双方的互不信任。有些家长出于对孩子的不信任,用猜测与怀疑的心态同孩子沟通,其结果只能是引起孩子的反感,沟通不可能顺畅。也有时是孩子对家长不信任,对家长想要改变某些做法的愿望和决心抱怀疑态度,此时沟通也很难继续下去。为此家长常常感到既被动又无奈。凡有此类问题的家庭,一般都是家长言而无信在先。或者是轻易承诺,过后却不能兑现;或者是心口不一,说出来的话根本不是真心话;或者是有意欺骗……总之,一旦失去信任感,亲子沟通就很难正常进行。这里给家长的建议就是,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好哄、好骗,跟孩子说话一定要真诚、守信。这里可借鉴“曾参杀猪”的古训,凡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兑现,否则无法取信于儿,父母的威信也无法确立。

4、要宽容

宽容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备的素质,也是亲子沟通的必要条件之一。按说家长对待自己的孩子应该比较容易做到这一点,而现实中恰恰相反,许多家长对别人可以宽容,唯独对自己的孩子不能宽容。究其原因,不仅与部分家长对儿童心理学缺乏了解有关外,更同部分家长过多地把自己的心理需求投射到了孩子身上有关。

此外也要讲究一些沟通的技巧。因为沟通需要借助语言和非语言手段传达信息,信息传递得是否准确,直接决定了沟通的效果。亲子沟通中,有一些沟通技巧需要让家长了解。如怎样创设宽松的家庭氛围,怎样表扬、怎样批评,怎样选择合适的时机与场合,怎样正确使用非语言沟通手段等,都需要指导。

 

四、几点建议

 

    (一)加大科普宣传的力度,大造舆论,促进社会的文化氛围跟上时代的步伐,帮助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时俱进,不断向积极方面转变。

(二)中小幼要切实办好家长学校,持久、深入、全方位地向家长提供科学教子的理念与方法。在宣传对象上要做到重心前移,以小学高年级家长为重点,开展亲子关系的专题辅导,做到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

    (三)完善社会支持系统,探索更加有效的专业服务模式。实践证明,如钟思嘉博士的“父母效能系统训练”课程,天津心帆心理辅导中心首创的“成长顾问”三对一立体化专业服务,专家提供的个别咨询与辅导等,对家长教育水平的提高,确实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

 




     RSS of this page

    Written by:   Version:   Edited By:   Modif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