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学会信息 / 让家庭教育更加健康更加专业

让家庭教育更加健康更加专业


让家庭教育更加健康更加专业

                                                      ——“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家庭教育”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20111110日,由天津市社会心理学会与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天津心帆心理辅导中心和中国统一教育网承办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家庭教育”论坛在我市实验中学报告厅成功举办。论坛由天津市社会心理学学会理事长乐国安教授主持,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赵忠心教授、天津市心理学会原副理事长秘书长孙少强教授、北京国际学校执行董事迟铮铮、天津市社会心理学学会副会长贾晓波教授、台湾政治大学钟思嘉教授、中国统一教育网国际教育专家张伟桥教授、南开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袁辛教授以及天津医科大学李振涛教授等专家分别做了精彩演讲。本市近600 名家庭教育工作者和部分学生家长出席了论坛。

 

    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那么,我国现行家庭教育中存在着那些问题?我们可以从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思想中继承哪些东西?又能从西方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中学到什么东西?成功的家庭教育模式究竟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围绕这些问题专家们发表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洋为中用”并非全盘西化。

    首先,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赵忠心教授以“新时期家庭教育问题的文化反思”为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当今中国的传统教育文化正受到冲击,而新的教育文化又尚未建立,因此很容易在借鉴外国时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产生民族虚无、自卑和崇洋媚外等问题。因此,家庭教育在大胆借鉴引用西方思想时,也要注意符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应对国外的教育方式与教育心理进行有选择的、批判的吸收。

 

     中西交融,取长补短。

     台湾政治大学钟思嘉教授的演讲的题目是“发展现代华人家庭教育之我思”。曾在美国奥勒冈大学攻读教育心理学博士的钟思嘉教授提出,中西方家长教育方式的不同,其背后有深刻的文化差异,中国家长应吸取西方家庭教育的合理成分,但不能盲目照搬。中国家长在亲子教育上承受了过大压力,就同对独生子女的过高期望和亲友之间的攀比心理有关。因此他建议,中国父母应向西方家长学习尊重孩子的自主权,了解孩子的行为动机,注重亲子沟通,例如学会倾听,给孩子固定的亲子时间,多说“我”、少说“你”等,多对孩子进行鼓励和表扬,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不要盲目惩罚而要让孩子学会承担自己所造成的行为结果。

     从经典中学习教育之道

     天津体院教授、天津市心理学会原副理事长孙少强老师带来的是“走出知识与生物健康模式的樊篱,实施童蒙养正的家庭教育”演讲。他指出,我国家庭教育的宗旨和内容只注重生理卫生,关心儿童的营养饮食,身体保护和躯体疾病的治疗。这种家庭教育观念,形成了固定的模式——知识生物健康教育模式。中国家庭教育中过度的教育和保护导致了孩子们的依赖、骄纵和各种心理问题。造成了孩子有智商、无智慧,有欲望、无理想,有青春、无热血。对此,我们不妨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中学习教育之道。他引用中国“仁爱和合”的思想指出,家长要有君子之心,要讲文化道德修养。父母要学会民主、尊重、爱和耐心,给孩子积极正面的引导,注重孩子的品德行为习惯、生理习惯和心理习惯的塑造。具体的教育教养方式应包括这样几点:1、民主、尊重、耐心是家长必备的文化素养;2、积极正面的引领是家庭教育的主要教育方式;3、父母的榜样行为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渠道;4、文明、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和气氛是家庭“课堂”的健康标志。

    反思自我,避免“六过”。

    天津师大心理系教授贾晓波的演讲名为“改善亲子环境的文化心理基础”。 他指出:根据对亲子关系现状的测评,我国中学生亲子关系中最多的问题集中在期待型、不安型、溺爱型和干涉型等方面。导致这几种问题的原因则同我国传统文化中普遍存在的不合理观念有直接关系。一些“望子成龙”的家长往往会对孩子提出种种过高的要求,这些要求表面上看好像是为孩子,但深层次看,其实是把自己未能满足的某些需要投射在了孩子身上以求得到补偿。这种心理状态导致许多家长在不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能力特长、个性特征、发展潜能的情况下,主观、武断地提出各种要求,而根本不考虑是否适合孩子。这是造成亲子间发生矛盾与冲突的深层原因。传统文化中的“父道尊严”片面强调子女对父母的绝对服从,以“听不听话”作为评价孩子的重要标准,在父母面前孩子不存在独立人格。这就容易造成孩子“依赖”、“退缩”、“胆怯和“虚伪”的不良性格,阻碍了孩子正常的心理发展。基于以上分析,贾老师把家庭教育中的现实问题概括为“六过:即“过度关注、过分保护、过高期望、过多限制、过严要求、过敏反应”,同时提出家长应做到三个学会,即“学会理解、学会沟通、学会尊重”,这是改善亲子关系的必要条件。

中西比较,取利除弊。

 

天津医科大学李振涛教授以“亲子关系中的比较文化因素”为题做了精彩的演讲。他指出,在临床医学上会看到,东西方人在情感表达、疾病表现、求治行为、治疗行为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同样,在亲子关系的特点上也有不一样的表现。在演讲中他集中围绕两个问题展开分析。第一,有问题的是孩子还是我们?他认为,为什么要求孩子学习第一?往往因为父母遭受了文化低的苦难。为什么应试教育这么难动摇?因为转型期社会的竞争过分重视学位。为什么孩子的书包越背越沉?因为老师的业绩要看考上重点中学、大学的人数。为什么孩子厌学、神经衰弱、学校恐惧?因为那里内容单调、缺乏快乐、缺乏理解、缺乏支持。为什么孩子对大人“逆反”?因为大人更像“严师”、更像警察、更像法官——只讲“条例”,不问原由。孩子恰像父母、社会、文化环境的一面镜子,孩子所照出来的问题恰恰是我们的问题!第二,我们的问题又来自何方?他认为,东方的家庭教育观念影响了我们:“子不教,父之过。”这使孩子成为大人的寄生客体,由此影响了亲子关系的偏离。导致主客一体化,关注重点偏离,责任替代,爱恨翻转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同以上模式相关。针对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李教授提出一个十分深刻的问题:“虎妈”好还是“羊妈”好?他认为,“虎妈”、“羊妈”其实是各有利弊,我们只能取利减弊。当前应采取的有效对策可包括以下四点:第一,要推进社会改革,改善家庭教育;第二,改善家庭教育要从家长抓起;第三,要关注个体差异,个性化地互动;第四,要同时重视智商、情商和抗挫折商。

 

论坛上,还有几位专家作了演讲。他们是:北京国际学校执行董事迟铮铮女士,以她教育一线的经历为大家做了题为“放手的爱”的演讲。南开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袁辛教授从她自己多年做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角度,做了“中西方家庭教育价值取向比较”——追求成功还是追求快乐的演讲。中国统一教育网的国际教育专家张伟桥教授以其儿子在英国留学的经验介绍了英国的家庭教育及其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全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王大龙为本市几所学校举行了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实验基地的授牌仪式。

最后,天津市社联党委书记李家祥教授做了总结。为论坛画上了完美句号。

 

                                                                                   天津市社会心理学学会

 




     RSS of this page

    Written by:   Version:   Edited By:   Modif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