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心帆文库 / 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由于教师特殊的社会角色和职业特点,就决定了教师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而且好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一个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包括很多方面,从适应教师角色要求的角度看,最重要的有以下几项:

(一) 积极的工作态度

积极的工作态度包括敬业和爱生两方面。

1.热爱教育事业

不论从事何种工作,要想干出点成绩来,都必须具备一项基本素质,那就是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一个教师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这是作好工作的前提。对一个教师来说,只有当他充分认识到教育工作在社会发展与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和崇高地位时,他才能真切地感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太阳底下最荣耀的事业”。同时,每一位选择了教师职业的人,都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一种无私奉献的工作。人们常常用李商隐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教师的职业,这确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师职业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特点。如果不是一个淡泊名利、甘作人梯的人,是不可能在三尺讲台上奉献终生的。教师职业的崇高与神圣就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对教师的这一高尚品质,赵朴初先生在他的《金缕曲――献给人民教师》中作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不用天边觅英雄,教师队里,眼前便是。历尽艰险终不悔,只是许身孺子。堪回首十年往事?!无怨无忧吞折齿,捧丹心,默向红旗祭。患与安,无论比。

幼苗茁长园丁喜。几人知,平时辛苦,晚眠早起?!燥湿寒温荣与悴,都在心头眼底。费尽了千方百计。他日良材承大厦,赖今朝血汗番番滴。光和热,无穷际。

2.热爱、尊重学生

热爱自己的学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师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从而使教育取得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教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都总归是可笑的。”斯霞老师这样总结自己的体会:“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从内心涌现出一股强大的力量,如饥似渴地学习,刻苦地备课,认真地上课,细致地批改作业——置终日的劳累而不顾并自感乐在其中。”假如教师缺乏这种情感,从内心里就不愿与学生打交道,那么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放弃教师这个职业。否则,感到痛苦的就不仅是教师本人,而且会包括众多无辜的学生。

尊重学生是热爱学生的具体表现之一,一个真正热爱学生的教师必然会对学生表现出应有的尊重。尊重学生是教育成功的前提,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尊重学生是建立在正确人性观、师生观基础上的。尊重学生首先要承认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在人格上师生之间是完全平等的;其次要看到每个学生都是自尊心的,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能够满足他们的这一需要,就为在师生之间建立起相容的关系奠定的良好的基础。第三要看到他们都有自我完善的愿望,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前能,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要靠他们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他们才是发展的主体。能够领悟到这些道理的教师自然会做到尊重学生。与此相反,那些不懂得尊重学生,动辄采用各种损伤学生自尊心的方法来对待学生的教师,是不配享有教师这一光荣称号的。

  (二)广博的学识

作为文化知识传授者的教师,本身必须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这也是一种职业特点。教师应该具有那些方面的知识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现代科学的发展趋势,是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相结合,通而不专或专而不通,都不能适应现代科学发展的需要。当前文、理科之间的融通,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新趋势,作为从事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教师,更需要掌握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才能胜任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各种文化科学知识中,教师必须了解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科学,中、外历史,自然科学常识等。

2. 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

  教师全面掌握所任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也是合格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教师对本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要熟悉这门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本学科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发展趋势,还要掌握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做到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要让教学大纲和教材成为你最基本的知识”,“应使教科书成为你科学知识海洋中的一滴水”,达到这个程度,才能在教学中做到高屋建瓴、厚积薄发、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 系统的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

  有人认为,只要有足够的知识就能做一个好教师。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教师的工作不是已有知识的简单再生产,而是促进知识由外在形态向内在形态转化的复杂过程。要顺利完成这一过程,必须了解有关教育过程和教育对象的知识,掌握教育活动的规律。在这方面必须掌握的知识主要有以下一些:第一是关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知识,第二是关于教育基本规律的知识,第三是关于教学法的知识,第四是关于班级集体建设与发展的规律和组织管理的原理与方法的知识。不掌握这些知识就去做教育工作,无异于盲人骑瞎马,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不懂得心理学 ......就如同一个心脏病专科医生不了解心脏的构造,眼科医生不懂得眼睛和脑半球皮层的神经联系的最细微的机制一样。”

当然,我们强调学习、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并不是说只会背诵一些理论概念就能达到教育、教学的理想水平。真正达到较高水平还必须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要在实践中对所学理论融会贯通,掌握其精髓,领会其实质,再结合自己的体会加以灵活运用,才能收到实际的效果。但是,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根本不了解有关理论知识,不掌握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即使有再长久的时间经历,也不可能达到较高的水平和理想的境界。

(二) 全面的教育、教学能力

前苏联学者彼得罗夫斯基提出,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有六种:教学能力、创造能力、知觉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组织能力等。美国弗罗里达州为合格教师规定了1276条能力,但归纳起来主要有四方面:一是促进儿童智力、情感和身体发育的教育能力,二是运用信息的能力,三是“临床实践”的能力,四是研究教育问题的能力。参考上述意见,这里提出以下几种必备的能力:

1. 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思维能力

教师敏锐的观察力是洞察学生内心世界、掌握学生心理活动特点并以次为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的前提条件,是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许多优秀教师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了学生的一些细微变化,因而捕捉到了最佳的教育时机,取得了理想的教育效果。比如特级教师斯霞在一次选少先队队委的会上,发现大家对于虹的掌声不象以前那么热烈了,从这一细小的变化中,她发现了于虹由于多次当选“三好”学生并获得全国普通话比赛第一名而有些骄傲的毛病,及时对她进行了教育,帮助她改正了这一萌芽状态中的缺点。

  思维能力是认识能力的核心要素,是决定一个人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明显成绩,必须具有高水平的思维能力。在这方面比较重要的思维品质主要有两项:一是思维的逻辑性,这是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层次清晰、条理清楚、论证严密、说服力强的基础;二是思维的创造性,这是使教师在工作中能够做到推陈出新、标新立异、独辟蹊径、独树一帜的重要基础。比如辽宁盘锦实验中学的魏书生就是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人,他不仅在语文教学上创出了一套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而且在班级管理中也创出了许多新招、高招。就拿惩罚犯错误的学生来说,他的惩罚办法是罚学生唱一支歌,既起到了惩戒的作用,又不伤学生的自尊心。

2.人际沟通能力

教师的基本工作方式就是通过人际沟通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因此,教师的人际沟通能力就是一种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基本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非语言沟通手段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指正确运用语言词汇传递信息的能力,语言在知识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是要科学、准确;第二要简洁、明了;第三要生动形象;第四要善于启发。总之,教师的语言一定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同时又要做到清楚明白、连贯流畅、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在使用语言的同时,还要善于运用语音、语调、语气等副语言来增强表达的效果。做到快慢适当、高低适宜、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恰到好处。这样的语言表达就有了明显的美学价值。

非语言沟通通常是借助手势、体态、表情等非语言沟通方式来进行的。据国外专家研究,在人际沟通尤其是情绪、情感信息的传递中,非语言沟通方式所起的作用要远远超过语言本身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梅拉比安曾提出一个公式:信息的表达=7%的语调+38%的声音+55%表情。这说明说话时的声调和表情在信息传递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根据这一原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利用自己说话时的语气、语调、面部表情和体态语言来传递关注、关爱、理解和信任等积极的信息,从而增进教育的效果。例如一位全国先进工作者王惠芹老师的学生在写给她的信中说:“我以前是个上课不专心的学生,但是自从你当了我们的班主任,特别是你上数学课时,情况就不同了。你那眼光每堂课都要在我身上扫过好几次,说真的,这种目光是我从未遇到过的,仿佛是带着一种母亲的慈爱,又仿佛是表露着一个老师和学生之间最大的默契...老师,面对你这种厚爱,我怎能不专心听讲?”

3.教育诊断与指导能力

教育诊断是运用教育诊断和心理诊断的技术与方法对学生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并找出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教师只有具备这一能力才能有效地帮助那些在学习、生活、交往、发展方面遇到困难的学生排除干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在成长的道路上获得新的发展。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具备各种相关的知识,掌握基本的技术。比如教育诊断与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心理测量的原理与方法,心理辅导与咨询的理论与方法等。

4.获取新信息的能力

  当今的社会早已进入了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知识爆炸促进了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在这种情况下,要想靠在学校里学的那点东西吃一辈子已是根本不可能的了。再加上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整个社会都处在迅速变化的过程中。人们观念的更新周期已由过去以数年为单位变成了以数月为单位。新事物、新名词、新观念层出不穷,周围的一切都在变:社会在变、家长在变、学生也在变。教育要能够跟上社会迅猛发展的步伐,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要用最新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的头脑,要用最新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行动。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有较强的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要不断研究新问题,适应新情况。如果那一位教师至今还在用五十年代的观念、六十年代的方法去理解和教育学生,只知道一味抱怨现在的学生太难管、不好教,那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称职的现代化教师。

(三) 良好的性格特征

在教师应具备的良好性格特征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几项:

1. 崇尚正义,坚持真理

这是对教师性格中理智特征的要求。教师作为社会文化的传递者和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工程师,必须要有较强的正义感、理智感和维护真理的坚定信念。这是因为,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探索真理、讲究科学、维护正义的精神。因此,教师在讲台上一定要有鲜明的科学态度和维护真理的坚定立场。在这方面,马寅初先生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2.积极热情、乐观稳定的情绪状态

教师的情绪状态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因素,这是教师职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教师的情绪应该保持一种积极热情、乐观稳定的状态,这就需要教师具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开朗豁达的良好性格,对已对人的宽容精神。当然,作为一个普通人,教师也会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会有生气、发怒的时候,关键是要让学生明白老师为什么会这样。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真正的教育者是一种情绪丰富的人,他同样强烈地感受着喜悦、忧愁、激动和愤怒。问题在于,要让儿童感到教师的这些人之常情当中,包含着正直、有道理。”教师与其他人不同的一个地方就是,教师的情绪会对学生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表达自己的消极情绪时必须考虑到对学生的影响。

3.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坚持性

教师的工作中充满了矛盾和挫折,这是由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的复杂性决定的。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才能适应这一要求。

(四)正确的角色认知与角色期待

角色认知是指对某一角色规范的了解与认识,角色期待指人们在角色认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某一角色的期望和要求,通常包括外部期待和内部期待两种。我们这里所说的主要是教师的自我期待。自我期待是指教师基于对教师角色的正确理解而形成的一种理想化的自我形象和自我期望,正确的自我期待是教师自我完善的目标和动力,自我期待的水平越高,教师发展的水平也就越高。比如一位立志要做一个教育家的教师,就会要求自己掌握系统的教育理论,深入开展教育科研活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不断实现感性到理性的升华。通过一个阶段的努力,他就能在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教师的角色期待是规范教师行为的尺度,是指引教师教育实践航程的灯塔,只有先有正确的角色期待,才能有正确的教育行为。为了帮助广大教师确立正确的角色期待,不妨来看看中小学生喜爱的都是什么样的老师:

1.中学生喜爱的教师:

知识渊博,有学问;

教学效果好,语言生动、方法灵活、引人入胜;

待人和蔼可亲,容易接近;

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同学严格要求;

关心尊重同学,富有同情心;

处理问题实事求是,公正合理;

说到做到,言而有信;

有自我批评精神;

善于发现同学的长处,经常给人以鼓励;

举止文明大方,有风度。

2.小学生喜爱的教师:

象妈妈一样关心、爱护学生的老师;

态度亲切、温和,不爱发脾气的老师;

办事公平,不偏爱那个学生的老师;

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老师;

知识渊博,什么都懂的老师;

会讲故事,爱跟学生一起玩儿的老师;

说话算数,不出尔反尔的老师;

不随意脱堂,用主课代替副课的老师;

谦虚好学,实事求是的老师;

不爱向家长告状的老师。

  各位老师了解了学生心目中理想教师的形象之后,可以对照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一个让学生喜爱的老师。



注: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信》

《人民教育》1983年第12期第44页。

毕淑芝等《苏霍姆林斯基论教育工作》“外国教育动态”1981年第四期。

陈家麟《学校心理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96页。




     RSS of this page

    Written by:   Version:   Edited By:   Modif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