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心理咨询 / 审报志愿中的心理问题

审报志愿中的心理问题


                                                                                                                              填报志愿中的心理问题 

 

高考结束后,考生及其家长面临的新课题就是如何合理的填报志愿。在这方面部分家长和考生由于观念和思维方式上的偏差,可能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影响志愿申报的不合理现象

1、 信息不清。即家长和孩子对报考院校的有关信息不够了解,对有关政策也知之甚少,在这种情况下做出的选择必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2、 信息滞后。即家长和孩子掌握的有关信息都是陈旧的,有不少是已经过时的,但做决定时仍以此为依据,所做的判断自然会有误差。

3、 盲目攀比。即盲目与别人攀比,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勉强去报更好的学校或专业。这种做法因为明显脱离实际,所以很可能会带孩子过大的压力。

4、 感情用事。即家长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缺乏信心,或舍不得让孩子离开父母,因此限定孩子只能报考本地院校,坚决反对孩子到远离家乡的外地去。这样做的结果,

只能是作茧自缚,平白丧失更好的录取机会。

二、选择志愿中的两种偏差

1、父母主导型。即家长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自己比孩子明白,因此完全以自己的意愿为中心,很少考虑孩子的意见。这种包办代替的做法因为完全忽视了孩子的意愿,

效果肯定不会好。

2、孩子主导型。即家长认为自己什么都不懂,于是完全以孩子的意见为中心,放弃对孩子的正确指导。但由于高三学生对目标学校与专业的了解也有许多局限,所以这种

大撒把的做法很难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

三、正确选择志愿的条件

为了在填报志愿时减少失误,家长和孩子应认真反省自己的认知误区,纠正不合理的观念,做到知己知彼。

知己的内容包括:

1、全面了解自己的实力。

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以本班、本年级的今年高考的情况作为参照系,看自己所处的位置;另一方面将本校在全市或全区、县的位置作为参照系,再看自己所处的位置。

这样就可以基本上做到心中有数,大概知道自己在本地全部考生中的位置,

然后再结合本地整个招生计划,作出自己的判断,填报更有把握的志愿。

2、全面了解自己的需要和优势。

在选择专业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原则:“喜爱原则”、“扬长原则”、“求实原则”、“科学原则”。

知彼的内容包括:

1.全面了解当年本地区的招生政策。

包括:有关政策照顾和加分方面的政策内容;有关提前录取的院校和专业的政策内容:有关特殊专业和院校录取的特殊政策内容;有关院校、专业录取批次的政策内容。

2.全面了解本地区的招生形势。包括:

1)了解当年当地招生的总数,各校各专业在本地招生的人数,各专业有无特殊的要求;与各校去年的招生政策、招生计划、专业设置有那些变化?

2)要了解去年在本地招生的院校的最高录取分和最低录取分以及重点线、一般大本线、大专线的分数档以及录取情况;作为填报志愿时的参考。

3)根据往年重点线、一般大本线、大专线与今年同档次分数线的比较(当然只是作为参考)来初步推算一下今年各大专院校的各专业的可能录取线(可以找有经验的老师讨论和咨询);

4)如果有条件可以与大专院校的招生人员通过招生咨询会接触一下,了解一下今年本院校各专业咨询报名人的基本情况;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相关学校的招生情况,因为很多

学校都在网上设有专门的招生网站,从而了解更多的可参考的多方面的情况。

 综合以上情况再与学校的班主任、任课教师和负责高考报名工作的人员进一步交换一下意见,听听这些有经验的人的意见也是有参考价值的,然后让孩子根据以上的分析作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RSS of this page

    Written by:   Version:   Edited By:   Modif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