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心帆港湾 / 孟育群:“中小学生亲子关系与家庭德育系列研究”回顾

孟育群:“中小学生亲子关系与家庭德育系列研究”回顾


 

中小学生亲子关与家庭德育系列研究回顾(摘录) 

“中小学生亲子关系与家庭德育系列研究”课题组 

执笔:课题负责人  孟育群 

 此项系列研究包括以下六个课题: 

序号 

课题名称 

负责人 

1 

 天津市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 

少年社会化问题研究 

孟育群(天津市教科院研究员) 

2 

 天津市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 

少年亲子关系研究 

3 

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资  助课题:

充分发挥家庭德育功能的研究 

孟育群 

  泓(天津市教育局副局长) 

赵恒泰(天津师大心理学教授) 

顾问: 

王逢贤(东北师大教授、博导) 

王鸿江(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王宗敏(天津市教科院院长、研究员) 

4 

 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学校帮助儿童适应父母离异的试验研究 

孟育群 

5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提高家长的情绪管理能力,建设和谐亲子关系,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研究 

王雁(天津师大心理学教授) 

专家组组长:孟育群 

6

 天津市家教会重点课题:

“亲子关系研究的深化与应用” 

孟育群 

贾晓波(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 

实验学校:沈阳市、天津市25所中小学,从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二年级,每次实验周期一年或一年半。 

研究过程、具体内容因篇幅有限删除。

一、主要观点与研究价值 

()主要观点 

1.本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研究中小学生的亲子关系对于提高中小学生素质,培养2l世纪合格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少年期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最关键、最复杂的阶段之一,是依恋与独立两种倾向暂时冲突和对立的阶段,是亲子关系的多事之秋,在我国社会转型期独生子女家庭更为突出。家庭教育能否顺利进行,依赖于亲子关系处于何种状态,不仅如此,亲子关系还是影响中小学生行为,人格、心理健康及智力发展、学习成绩的极其重要的因素,这不仅对一代人的发展产生深刻广泛的影响,对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也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此项研究对丰富与发展中国的家庭教育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2. 亲子关系深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从微观看,亲子关系如何,关键取决于家长的素质,而家长素质的核心则是教育观念(包括人才观、教育观、亲子观与儿童观)。其集中体现在对孩子的期望值与对其人格是否尊重方面。家长的教育观念决定其教子态度与方式,直接影响亲子关系。亲子关系还受家长的教子态度与心理健康状况、情绪及教育方法的影响。 

3.亲子交往是一个亲子互动的过程,它也受孩子特质的影响。如孩子的相貌、对父母是否有礼貌、是否体贴,孩子的气质与学习成绩等。父母是教育者、监护人,是成熟的个体,是社会价值观、信仰与社会行为的直接传播者和体现者,是中小学生环境的直接构建者,在亲子关系中是负主要责任、起主导作用的一方。但亲子交往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中小学生是个能动的信息加工者,能在不同的发展水平上,根据自身不同的需要,选择性地接受或排斥家庭和社会环境施加的影响。即在父母行为影响中小学生发展的同时,中小学生还以自身的特点接受并影响着父母的行为,特别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中小学生的独立性、自我意识显著发展,其知识面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能力,也值得家长学习,因此建设良好亲子关系,既要发挥父母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发挥中小学生的主体作用。 

4.父亲淡出家庭教育的原因分析,父亲在少年社会化中作用增强,父爱与母爱的不同特点,应重视发挥父爱的作用, 

5.我国当前中小学生亲子关系的主要矛盾与存在问题。 

主要矛盾有以下五方面:1)中小学生的亲子关系是学龄期以前亲子关系的反映;2)中小学生的独立意向与父母不愿意或不善于让他们取得和自己平等地位的矛盾;3)中小学生自身年龄特征的局限与父母对其不理解而产生的矛盾;4)现代社会日益明显的代际差异;5)父母对子女学习成绩期望值过高与子女自身愿望与能力的矛盾。 

主要问题:1)首先是对子女期望过高型;2)不安型;3)过分干涉型;4)过于溺爱型。 

6.当前我国中小学生亲子关系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首先是父母的教育观念问题;其次是父母缺乏教育科学、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三是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情绪管理能力与教子方法问题。 

7.具有中国特色的良好亲子关系的特征。在这方面既要学习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中重视子女自立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父慈子孝,教育子女孝敬父母。 

8.通过实验探索了中小学生亲子关系诊断与调适的一系列原则、策略与方法。原则之一是必须充分发挥三要素(亲、子及环境支持系统)的作用,要重视发挥父亲的作用及孩子的主体作用;原则之二是提高认识与指导实践相结合,调整亲子双方的认知结构,更新教育观念,克服代际偏见,同时激发相应的情感体验,提高情绪修养,加强亲子心理沟通。原则之三是持之以恒,抓反复,这是由亲子关系调适的艰巨性、复杂性、反复性与可能性所决定的。 

9.通过实验探索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生良好亲子关系的途径、方法与模式。 

10.通过实验探索了中小学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的途径、方法与机制。 

11.通过个案试验研究探索了中小学如何帮助儿童适应父母离异的原则与方法。 

12.通过实验研究探索提高家长情绪管理能力,改善亲子关系的途径与方法。 

13.中外亲子关系思想值得借鉴的内容。 

(二)创新性与研究价值 

新华网与《中国教育报》发表了著名的吉林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导(心理学会终生成就奖获得者)车文博评价:《中小学生亲子关系与家庭德育研究》创新精神突出,该项研究通过理论研究与教育实验相结合,取得了新的教育成果,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思想与理论,在这方面居国内领先地位 

1.国内外关于亲子关系的理论专著很少,中小学生期亲子关系研究更少。国内有关亲子关系研究描述性的居多,至于中小学生亲子关系的实验研究几乎是空白。《少年亲子关系研究》经沈德立教授、博导等专家鉴定,认为是国内出版的少年亲子关系研究方面较系统、全面、理论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一部专著,其中一些内容填补了国内空白。终结成果《中小学生亲子关系与家庭德育研究》是一部具有创新性的家庭教育研究专著 

2.既重视理论研究的指导性,又重视应用研究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其成果具有明显的前沿性和开创性,对解决中小学教育实践问题和教育决策问题,具有指导意义,并具有广泛的应用与开发前景。 

    3.广泛地吸收了德育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跨学科研究。 

4.提出了一些具有独创性的见解。如: 

1)用标准化量表与多元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亲子关系对少年问题行为、人格特征及3次级人格因素的影响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图示。 

2)通过实验探索了调适中小学生亲子关系的一系列原则、策略与方法。 

3) 探索调适亲子关系培养孩子孝与自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良好亲子关系的模式。 

4)探索了学校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的途径、方法与机制等。 

车文博教授在书评中写到:选题意义重大,家长教育观念与亲子关系方面的问题,已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加强家长教育观念、亲子关系方面的研究,是现实迫切的需要,并具有深远的意义。 

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是一个永恒的课题。然而这方面的研究是我国教育科研中一个十分薄弱的领域。国外有关亲子关系的研究比我国多。但如何指导帮助中小学生家长调适亲子关系的实验研究则未见到,此项研究对丰富与发展中国的家庭教育理论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二、实验的实践成效与代表性理论成果 

(一)实验的实践成效 

据“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改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孝与自立”的实验结果,成效明显,受到学生、家长与学校的热烈欢迎,有的家长说:“一个课题教育了两代人,你们挽救了孩子,造福了家庭。” 

家长进步明显。通过实验,促进了家长教育观念、教子态度的转变,进而促进了亲子关系向和谐亲子关系转化。据参加实验的12所学校的测验统计,亲子关系相关的多数项目经U检验与T检验,实验前无显著差异,而实验后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学生进步显著。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孝敬父母与自立行为经X2检验,实验前无显著差异,实验后有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实验前实验班学生与对照班学生学习成绩不相上下,实验后实验班均超过了对照班。天津市41中参加实验的125名学生中有103人加入共青团,33人被评为区级三好学生69人升入市级重点高中。 

坚持参加实验的学生个案总数56人,思想品德进步大的为50人,占个案总数的93.6%,加入共青团的27人,占52%。个案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更大。如天津市41中学初34班学生米鹏、朱云鹏4门主科学习成绩平均分提高了2830,从下等到中等。被评为三好学生的市级2人,区级4人,校级3人。 

实验促进了班集体的进步,实验班被评为区、校先进集体的共19个班,占实验班总数的73%。 

提高了教师素质。实验促进了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与科研能力的提高,涌现了一批优秀教师。6名教师被评为市级先进个人,11名教师被评为校级先进个人。占实验校课题组成员的30.14%。据13所实验校统计,教师撰写论文、实验报告、个案研究报告、工作总结共176篇,公开发表文章27篇,学术会议交流25篇,获全国与市级学术会议一、二等奖及优秀论文奖26篇。 

实验推进了家长学校的建设,有14所学校的家长学校被评为市级区级优秀家长学校,占16所实验校的85%。 

(二)代表性研究成果 

序号 

成果形式 

成果名称 

出版单位 

发表刊物 

作者 

获奖情况 

1 

专著 

走向成熟——少年社会化问题研究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 

主编   孟育群 

副主编 孙少强 

获天津市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 

专著 

少年亲子关系研究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主编   孟育群 

副主编 李锦韬 

          

获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3 

专著 

中小学生亲子关系与家庭德育研究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主编   孟育群 

副主编 贾晓波 

          

获天津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4 

专著 

改善亲子关系的 

方法 

新世界出版社,2005 

孟育群、徐岫茹等著 

被纳入中国教育名家思想库。获天津市教科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励 

5 

专著 

让折翅的小鸟重回蓝天——离异家庭子女教育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主编   孟育群 

          

获天津市教科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励 

6 

教材 

中国家庭子女教育——初中学生家长读本 

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 

主编   孟育群 

被国家教育部领导及专家推荐为全国家长学校教材。获天津市教科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励 

7 

研究报告 

关于亲子关系对少年问题行为及人格特征影响的研究 

《教育研究》19926 

课题组 

获全国家庭教育理论优秀论文二等奖;天津市社会心理学会与家庭教育研究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8 

研究报告 

少年亲子关系诊断与调适的实验研究 

《教育研究》199711 

课题组 

获全国家庭教育优秀论文一等奖,被收入《中国教育大精典》 

9 

研究报告 

促进家长教育观念转变的实验研究 

《教育研究》20024 

课题组(王雁、孟育群、李德善、王馥生) 

获天津市教科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励 

10 

论文 

少年期的亲子矛盾与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 

《教育科学》 

(全国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19944 

孟育群 

获天津市社会心理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11 

论文 

父亲淡出家庭教育与父爱的作用 

《教育科学》19984 

孟育群 

宋学文 

获天津市社会心理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12

论文 

探索家长情绪管理 

能力的影响因素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94 

王雁 唐志强 

 

三、主要社会反响 

(一)领导指示推广此项实验研究成果 

1.天津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曾任中共天津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再旺同志题词: 

中小学生亲子关系与家庭德育的系列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良好亲子关系,对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与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意义深远,应该积极推广应用此项研究成果。 

天津市关工委为此特成立了亲子教育指导委员会,创办《亲子文选》,向全市各区县推广本课题研究成果。 

2.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鸿江同志题词:这项研究吸收了许多学校的同志参加,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其成果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建议教育行政部门重视这项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 

3.天津市教育局副局长王泓同志题词:此项课题实验在实验学校中产生很好的效果。提高家长素质、发挥家庭德育功能,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密切结合,对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中小学要推广应用课题实验成果,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新闻媒介纷纷报道 

从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新闻媒介不断予以报道,重要新闻媒介以显著位置大篇幅发表专访,如:《光明日报》、新华通讯社内参、《新华每日电讯》、《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专版报道2 

法国《欧洲时报》报道《天津开展中小学生期亲子关系实验》,香港《明报》:《中小学生亲子关系研究成效佳》。香港《晨报》:《亲子关系对症下药,实验研究配方得成效》。 

央电视台10频道播出了新闻《父亲的醒悟》,报道了本课题的个案研究。 

新华网报道:《一部具有创新性的家庭教育研究专著——评〈中小学生亲子关系与家庭德育研究〉》,作者为著名的吉林大学心理学教授车文博。 

《中国家庭教育》杂志发表了著名的南开大学心理学教授乐国安的书评《具有开拓性的一部家庭教育研究专著——评〈中小学生亲子关系与家庭德育研究〉》。 

中央教科所主办刊物《中国德育》推介《中小学生亲子关系与家庭德育研究》。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九州巡礼》进行了报道。天津《今晚报》做了大量报道。天津人民广播电台与天津电视台多年来特邀专题讲课和做节目40多次。 

新华网、新浪网、中国基础教育网、中国家庭教育专业网等重要网站均对本课题作了报道。 

(三)应邀参加国内国际有关学术会议与讲课 

1.十次应邀参加国际与海峡两岸有关学术会议大会发言,如:“中日儿童发展与家庭国际研讨会”,第五、九届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等。 

2.应邀到津、京、沪、穗等十几个省市多次讲课与咨询,受到热烈欢迎。 

四、课题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原因 

本课题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原因是坚持了行政领导、科研人员与实际工作者三结合的科研模式,充分依靠和发挥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全国著名教育理论专家、东北师大博士生导师王逢贤教授、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鸿江同志与天津市教科院院长王宗敏研究员亲自担任课题顾问。天津市教育局副局长王泓同志为课题负责人之一。天津市教科院张武升院长及有关位领导给予了重视、大力支持。中国关工委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伍蓓秋教授与执行主任佟乐泉教授等领导、专家给予了热情帮助;天津市关工委主任张再旺同志、常务副主任钱其璈同志等领导和天津市妇联副主席、市家教会常务副理事长程树梅,儿童工作部马金萍部长、王冬梅部长等领导高度重视和具体帮助。全国著名心理学专家沈德立、林崇德、董奇、乐国安等教授、博导热心指导。各实验校的领导、教师及家长是实验的主力军,是他们与科研人员密切配合,以辛勤的汗水与心血浇灌了实验之花,天津市41中王爱伦主任带重病坚持领导了富有成效的实验,君玲、王爱娟等7位教师被评为市德育工作方面先进个人,刘晶、谢春茹等11位教师被评为区级先进个人,在此不能一一列举,他们的工作精神与业绩令人敬佩,值得赞扬。 

 

 




     RSS of this page

    Written by:   Version:   Edited By:   Modif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