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心帆文库 / 不容忽视的亲子关系问题

不容忽视的亲子关系问题


一、             不容忽视的亲子关系问题

 

(一)亲子关系对高中生人格的影响

《光明日报》2000215日第1版记者的一篇报道:《“好学生”杀母事件引起的沉重反思》就很值得家长们深思。

    浙江省金华市第4中学高二学生徐力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母亲吴凤仙是金华某食品公司职工。由于徐力的父亲长期在外地火车站工作,徐力基本上是在母亲的照料下成长的。吴凤仙虽然收入不高,但望子成龙的她省吃俭用,把家里事情全包揽下来,一心想让孩子读好书。初中升高中时,徐力考上了学校的重点班,但高一上半学期排名全班倒数第二。通过努力,高一下半学期,徐力一跃到了第10名。吴凤仙喜出望外,要儿子以后每次期中期末考试都排在班级前10名。去年11月底,吴凤仙得知徐力期中考试成绩在班级排第18,备感失望,狠狠地痛打了徐力一顿,并对喜欢踢足球的徐力说:“以后再去踢足球,我就把你的腿打断。”徐力感到非常委屈和压抑,母亲管的太严,生活没有乐趣。今年117日中午,徐力放学回家吃完中饭后,想看会儿电视。吴凤仙不让他看,并说:“期末考试你一定要考前10名。”他顶撞说:“很难考的,不可能考得到。”母子之间再次为学习成绩争执起来。感到绝望的徐力从门口拿起一把木柄榔头朝正在绣花的母亲后脑砸去,将母亲活活砸死。

这一触目惊心的事例惊动了国家高层领导,也引起了人们对亲子关系问题的普遍关注。日本学者诧摩武俊曾说:“不管你立足什么理论,在从婴幼儿期到儿童期、青春期的孩子的人格形成(其中特别是社会化)过程中,父母子女间的关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构成因素。”美国心理学家鲍德温(A.L.Baldwin)等人进行了母亲教养态度与儿童个性关系的研究,和日本学者诧摩武俊的研究结论非常吻合。祥见下表:

          3-1       母亲教养态度与儿童个性的关系(美·鲍德温)

母亲态度

          儿童个性

1、支配性

2、干涉性

3、娇宠性

4、否定性

  5、不关心性

6、专制性

7、民主性

消极,缺乏主动性,依赖性,顺从

幼稚的,癔病,神经质,被动

任性,幼稚,神经,温和

反抗,暴乱,自高自大,冷淡

攻击,情绪不安定,冷酷,自立

反抗,情绪不安定,依赖性,顺从

合作,独立,直爽,善社交

 

我国学者孟育群也针对这一课题进行了多年的测验研究与实验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亲子关系对少年儿童人格发展具有不同的影响。容易导致孩子不良人格特征的亲子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1.溺爱型

这是一种以孩子为中心的亲子关系,父母对子女的要求、主张、意见都无条件接受,对子女过分喜爱,想尽一切办法迎合子女的要求,即使子女做了坏事也为其申辩。这种亲子关系容易使子女的人格发展受阻,出现情绪发展障碍,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即使微小的要求未能得到满足也会哭泣、叫喊或胡闹。还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社会适应能力差,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缺乏忍耐力,不负责任,经常期待他人的帮助,依赖性强。

2.专制型

这是一种以父母为中心的亲子关系,要求子女完全按照父母的要求和标准去做。有些父母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对孩子期望过高,而忽视了子女的天赋能力和条件,孩子一旦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就会受到指责和惩罚,容易出现意志消沉,冷淡,没有活力,生活缺乏自治的能力,最后造成自卑感或不良适应。有些父母对子女虽有很深的感情,但常以严厉、强迫的态度或限制、命令的方式管束子女,容易使孩子产生敌意或出现反抗行为,在经常受到体罚的家庭中,孩子的性格发展不是过于懦弱就是过于暴躁或导致攻击型人格的形成。

3.冷漠型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充满冷漠、歧视和不信任。它所造成的恶果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表现出来,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是一种隐性的灾难,这种“心罚”往往给孩子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使孩子产生厌学、无责任心、不合群等行为,进而导致他们的反社会行为。

    4.不一致型

    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不一致,比如一方很纵容,另一方很严厉,对孩子人格结构的形成伤害很大。因为父母的态度行为不稳定,孩子不得不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不知什么时候又要被申斥,受到申斥可能也不知道为什么,因而情绪极不稳定。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中的孩子,大多会引起神经症,不能适应日常生活,易于出现过敏倾向。

   

(二)亲子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明涓自从来到高中的新集体,就很少与同学和老师们说话,班里和学校组织的活动也常常不参加,沉默寡言的她似乎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没有高兴的时候。明涓的妈妈是个外向健谈的人,性格急躁,风风火火的她很不理解怎么生了这样一个女儿,从小就像个闷葫芦似的,跟她没出息的爸爸一样,见了就心烦。明涓的父母早年感情就不合,为了孩子勉强维持,家里少不了吵闹。父亲不善言谈,很少管明涓的事情,一直都是妈妈操心。妈妈不太喜欢她,很严厉,本来话就少的她上初中后几乎不太和妈妈说什么了,妈妈也习以为常。可是最近明涓的状况越来越糟糕,明显的消极涣散,萎靡不振,一次妈妈收拾房间偶然发现她胡乱涂抹的一张纸上赫然写着想要结束生命之类的话,才担心起来。后经心理医生震断为忧郁症,必须休学治疗。

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诸如生理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其中家庭因素具有特殊的意义。在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中,亲子关系极为重要。    据骆伯巍、陈家麟对1095名中小学生的测试研究,与正常学生相比,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与父母关系状况中,“中”和“差”的比较多,而“好”的则比较少。

3-2      1095名中小学生与父母的关系和心理健康

        

    

   

与父母关系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正常

有心理健康问题

   477    52.19

    66    36.46

   435    47.59

   104    57.50

2   0.22

16   8.84

    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中,家长采取“态度不一致”、“以压力为主”、“歧视”、“经常打骂”等不良教育方式的百分比分别为18.78%16.57%7.73%9.39%,均高于正常学生的百分比8.10%5.25%1.86%2.74%。民主平等型的亲子关系,严格有度,子女的心理问题较少;严厉、溺爱型的亲子关系,严格失度,子女的心理问题较多。

    多年前苏联、捷克、匈牙利等国的一些心理卫生学家就经过跨国协作研究相关问题,认为:“家庭教育方式对保持和巩固心理健康有最为直接的关系,因为它能积极影响儿童的性格和个性……不正确的家教方式,这不仅是一个社会学和教育学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医学问题。因为由此而引起的一些个性品质(如易激动、情绪不稳定、内倾性格等)往往会导致病态的个性和神经官能症,而这正是引起许多其他神经心理障碍的基本原因。” 在许多精神病学方面的实例分析证实,许多神经心理疾患的根源在于父母子女之间的敌对关系。前苏联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B·N·米亚西谢夫人等人曾谈到,“严厉的管束,有时伴之以矛盾的禁条,往往成为神经官能症、歇斯底里和心理抑郁症滋生的土壤。对孩子过分操心以及无条件地满足他们的一切欲望,亦经常是孩子性格上的歇斯底里特征得以发展的根源。这种性22格特征还伴有以易动感情,缺乏自我控制和自私自利等表现。”

亲子关系、家庭教养方式的缺陷不仅“对儿童身体发育和精神成长都有有害的影响,而且不可避免的要在下一代建立家庭时反映出来。”因为“他们在父母一辈家庭中度过青少年时代的生活过程中,这些缺陷就在他们身上埋下了大量病态的种子。因此,这种恶性循环表明家庭教育、亲子关系的缺陷远非只是对一代人的心理健康发生不良影响,而是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健康、繁荣问题。

 

(三)亲子关系对青少年学习成绩的影响

云玫曾是个快乐的高三女孩,活泼开朗的天性将高三学生脸上常见的愁云惨雾淡化得踪影全无,其轻松自如的精神状态令许多心理压力大的同学非常羡慕。然而好景不常,开学后不久,云玫便心事重重的来到咨询室,往昔一贯神采熠熠的她变得心神不宁。辅导老师问她为何情绪这般低落,她说了这样一番话:“我知道高考很重要,也在努力学习,但是我不愿意整天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更不想紧张兮兮的,象一部上满发条的应考的机器,我了解我自己,如果这样的话学习效率会很差。可是爸爸妈妈却不这么想,他们认定了我不刻苦,没把自己的前途当回事,整天嘻嘻哈哈的,没一点儿高三学生的样子,于是只要我一回家他们就轮流给我做思想工作,不停地唠叨高考如何重要,人家考上好学校的孩子是怎么学习的,弄得我烦死了。现在我是真的高兴不起来了,回家就钻进房间,随便打开一本书来看,爸爸妈妈似乎满意了,以为我是浪子回头。可是我知道,自己对学习越来越没兴趣,学习效率也越来越低,这次月考一塌糊涂,不知道该怎么对他们讲,他们知道后又会怎么样。”

学生的学习成绩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中,融洽和谐的亲子关系在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同时,可以有效的促使孩子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适当的学习动机,最终获得学习成功。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曾对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60名高考状元做过调查,结果发现,几乎所有状元家长的教养方式都属于温暖理解民主型,和谐的亲子关系使孩子获得了民主宽松的家庭环境,拥有心理和人格发展所需的广阔空间。

良好的亲子关系要求亲子之间彼此理解和信任,这样才能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家庭气氛。一旦缺乏起码的信任,就会导致许多无谓的冲突。

良好的亲子关系还需要互相尊重。作为高中生,成人感已经很强,如果父母依然对他们呼来喝去甚至责骂惩罚会引起他们强烈的反感,甚至可能因此而出现抵触情绪,进而以放弃学业作为反击。

2002年北京市几名高三女生临考前拒不报名,后来记者出面采访,她们才道出了个中原委:“不能让我爸我妈那么容易就得逞!”这种拿自己前途和家长赌气的做法既可气,又可笑,但同时又带给家长一些苦涩的思考……



 



     RSS of this page

    Written by:   Version:   Edited By:   Modified